首页 > 諸病源候論五卷

諸病源候論五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諸病源候論五卷
版本:日本多紀氏天保四年(1833)影宋抄本
主要责任者:[隋]巢元方 撰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(日)天保四年 出版者:暂无
版本类别:抄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十一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 書號:303-23
行款:每半葉十四行,行二十三字 尺寸:暂无
版式描述:暂无
印记:多紀氏藏書印 江户醫學藏書之記 日本政府圖書 金澤文庫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醫經醫理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臟象之屬/病源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隋巢元方奉敕撰。日本多紀氏天保四年(1833)影宋抄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十一册。書號:303-23。原書膠片無標尺,抄本尺寸不明。每半葉十四行,行二十三字。無邊框行格。首爲北宋宋綬“巢氏諸病源候論序”。次爲目録。次爲正文,卷一之首題署爲“諸病源候論卷一/大業六年太醫博士臣巢元方等奉敕撰”。

       巢元方爲隋代大業間太醫博士,生平不詳,惟後世《開河記》載其治麻叔謀病風逆事。自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而至隋代,三百餘年間亂多治少。各地臨證醫學及醫方積累進展雖大,然秦漢醫理之接續式微。巢氏等奉敕整理衆病所起之源,此續絶之舉前所未有。該書網羅隋以前之病證,以大病或專科病爲綱,再分證爲目,井然有序。計分七十一類,一千七百三十九論。(段逸山:《諸病源候論通檢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8年,“前言”,第3頁)但論病源,不載方藥。其論病源時,每將《内經》理論融貫其中,又大量彙聚不同時代民間所出諸疾,逐一辨析其源。其於中風、虚勞、消渴、傷寒、時氣、温熱疫癘、瘧、黄等歷代常見之疾討論尤詳。“解散病諸候”則爲魏晉時好服寒石散所致中毒之病,今雖爲歷史陳迹,隋時猶有餘波。蠱毒諸病中,偶雜“猫鬼”、“野道”等民間傳聞之疾。是書辨病,創見甚多。如謂温病乃“人感乖候之氣而生病,則病氣轉相染易,乃至滅門,延及外人,故需預服藥及爲法術以防之”(〔隋〕巢元方: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十“温諸候·温病令人不染易候”,日本天保四年(1833)影宋抄本)。此爲預防傳染病之首論。該書爲後世論病之淵藪。唐《千金方》《外臺秘要》、宋《太平聖惠方》等,無不以其病論置於諸方之前。四庫館臣評此書曰:“其言深密精邃,非後人之所能及。《内經》以下,自張機、王叔和、葛洪數家書外,此爲最古。究其旨要,亦可云證治之津梁矣。”(〔清〕紀昀: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卷一百三,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本)。

       按《隋書·經籍志》著録“《諸病源候論》五卷,目一卷,吴景賢撰”(〔唐〕魏徵:《隋書》卷三十四,北京:中華書局,1973年,第1044頁)。《舊唐書·經籍志》載《諸病源候論》五十卷,吴景撰。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則分别著録吴景及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》五十卷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謂“吴景”乃監修者,“賢”乃“監”之誤,非吴景另撰《諸病源候論》。(〔清〕紀昀: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卷一百三,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本)然日人山本惟允謂此説“牽强亦甚”,且考《隋書·麥鐵杖傳》,隋初確有醫者吴景賢,故吴氏之書當以《隋志》爲是。(〔日〕岡西爲人著,郭秀梅整理:《宋以前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10年,第499—500頁)然至北宋,吴氏之書不傳。天聖四年(1026),集賢校理晁宗慤、王舉正校定《巢氏諸病源候論》。次年書成,宋綬爲序,刻板頒行天下。北宋本今已不存,惟日本尚存南宋刊本及多種抄本。其中多紀氏影抄宋本,完整保存南宋刊本全部内容。我國今存元刻本及若干明清刻本,均無法窺見宋版原貌,故複製此多紀氏影宋抄本以歸。該本之末有天保四年癸巳六月丹波(多紀)元堅手跋,叙其抄寫始末。該本影宋原書,字體秀麗。雖無版框行格,然其行數字數,一遵宋版。原底本漫漶缺漏之處,多紀氏不敢妄測,仍留空白。卷前有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江户醫學藏書之記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三印。前二印表明該書原藏於寬政三年(1791)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,該館前身爲多紀氏躋壽館,故多紀家藏書亦藏此館。後一印乃明治間該館圖書轉藏内閣文庫時所鈐。另有手繪“金澤文庫”印,表明此抄本所據懷仙閣本乃鐮倉中期北條氏金澤文庫所存舊物。

展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