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痰火顓門四卷

痰火顓門四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痰火顓門四卷
版本:明萬曆三十八年(1610)余泗泉萃慶堂刻本
主要责任者:[明]梁學孟 著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明萬曆三十八年(1610) 出版者:余泗泉萃慶堂
版本类别:刻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四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 書號:304-261
行款:每半葉十一行,行二十五字 尺寸:版框高20.7釐米,寬11.9釐米
版式描述:白口,無魚尾,四周單邊
印记:多紀氏藏書印 躋壽殿書籍記 醫學圖書 日本政府圖書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醫經醫理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方論之屬/内科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明梁學孟著。明萬曆三十八年(1610)余泗泉萃慶堂刻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四册。書號:304-261。版框高20.7釐米,寬11.9釐米。每半葉十一行,行二十五字。白口,無魚尾,四周單邊。版心録卷數、頁碼。首爲扉頁,題“萃慶堂/痰火回春/余泗泉鼎鋟”。次爲抄補之萬曆丁未(1607)梁學孟“自序小引”,萬曆庚戌(1610)陳所學“儒醫痰火顓門序”。次爲“注中本旨”、“凡例”、“痰火目録”。次爲正文,卷一之首題署爲“痰火顓門卷之一/郢中後學仁甫父梁學孟著”。

       梁學孟,字仁甫,號玄詣山人,楚竟陵(或郢中,今湖北天門,《千頃堂書目》卷十四著録爲:“梁學孟《痰火耑門》四卷,武昌人。”此武昌恐指武昌府,範圍更大。竟陵<或景陵>、郢中皆係古地名。《痰火顓門》作序者陳所學亦署“郢中”,實爲景陵人,即今湖北天門)人。自幼習儒,因素體尪羸,轉而習醫。擅治痰火之證,患者風聞輳集。其學宗丹溪,謂人身之病,不過氣血痰三者而已。又十二經之病,火居大半,故人之横夭暴亡者,悉是火證。遂將二十餘年所揣摩治痰火經驗者彙成《痰火顓門》一書(1607)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四卷,篇目看似瑣屑,編排别具一格。其卷一專論痰火,首列“十宜”、“十忌”、“藥戒”、“調理”等篇,乃痰火日常調養及治療要點及經驗。繼而議論痰火“病機”、“脉理”,洋洋灑灑,理驗皆富。卷二、三則以痰火相關之證爲綱,於諸氣、失血、咳嗽、發熱骨蒸子午熱傳尸病、自汗盗汗、夢遺赤白濁五淋、驚悸怔忡健忘、泄瀉、咽喉痛等標題之後,再分論各病之病機、脉理、藥性、方劑等診治要點。以上諸證,又以失血、咳嗽着力最多,謂此二證乃“痰火之吃緊處”。梁氏治療痰火,最重四物湯(血病)、四君子湯(氣病)、二陳湯(痰病)三方加减。且云三方之中,惟川芎、半夏、人參三藥,須因人制宜,酌情用之,庶無毫釐千里之謬。此外亦多采單方及己所經驗諸方。作者謂其書“字句盡出膚見,毫無剽竊餖飣”,非虚語也。末卷乃無關痰火之醫藥論説,涉及脉學、運氣、病機治法、用藥、醫案。卷後附“拙見一得治驗”,可窺作者用藥之妙。

       此書撰成之後,梁氏里人陳所學,時任福建等處承宣布政司布政使,攜此書入閩,萬曆三十八年由福建建陽余氏萃慶堂刻板。此版中國、日本各藏一部。今複製回歸之影印底本即日藏此版。該版之首鈐有四印: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、“醫學圖書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。前三印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後一印乃明治間該書轉藏内閣文庫時所鈐。另内閣文庫尚藏有梁氏《鼎刻痰火顓門》四卷,葉大受校,明萬曆三十六年(1608)序刊本,(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:《<改訂>内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録》,東京: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,1956年,第209頁)國内無存。又有題名梁氏所撰《國醫宗旨》者,乃異名同書,中國與日本皆有收藏,然版刻時代著録各異。(薛清録主編: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7年,第522頁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:《<改訂>内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録》,東京: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,1956年,第200頁)

展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