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刊子午流注針經三卷

新刊子午流注針經三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新刊子午流注針經三卷
版本:明刊本
主要责任者:[金]閻明廣 編次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 出版者:暂无
版本类别:刻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一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宫内廳書陵部藏 書號:556-123
行款: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二字 尺寸:版框約高18.3釐米,寬12釐米
版式描述:暂无
印记:暂无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針灸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鍼灸推拿之屬/鍼灸通論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金閻明廣編次。明刊本。日本宫内廳書陵部藏。一册。書號:556-123。版框約高18.3釐米,寬12釐米。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二字。白口,上下雙黑魚尾,左右雙邊。首爲常山閻明廣“流注子午針經序”,序後有“廣勤活濟堂鼎新刊”。次爲元元貞元年乙未(1295)牛良祐序。次爲目録,題署爲“新刊子午流注針經目録/南唐何若愚撰集/建安竇桂芳校正”。次爲正文,卷上之首題署爲“新刊子午流注針經卷之上/南唐何若愚撰/常山閻明廣注”,卷中之首題署爲“新刊子午流注井滎俞經合部分圖卷中/常山閻明廣編次”,卷下之首題署爲“新刊子午流注針經井滎歌訣卷之下”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編者或題爲南唐何若愚撰,常山閻明廣注。(〔日〕澀江全善、森立之:《經籍訪古志·補遺》“針灸四書”條下,清光緒十一年石印本)此與該書卷上署名同。然此書三卷,僅卷上録有何若愚撰、閻明廣注之《流注指微針賦》一篇,其餘皆閻明廣編次。閻明廣序稱:“近於貞元癸酉年間,收何公所作《指微針賦》一通,叙其首云……”可知《子午流注針經》乃閻明廣所編,何若愚乃該書卷上首篇《指微針賦》之作者而已。閻明廣爲金海陵王貞元年前後之常山(今河北正定)人,仕履不詳。其序稱“南唐何公”,故或以爲何若愚乃南唐人。《醫籍考》據何氏《流注指微針賦》有“范九思療咽於江夏,聞見言希”一句,考范九思乃宋嘉祐人,(〔日〕丹波元胤著,郭秀梅、〔日〕岡田研吉整理:《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,第155頁)故前述“南唐”非朝代名。閻明廣序稱何氏爲“近”人,則何若愚當亦爲金代人,生平不詳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三卷,專論子午流注針法。此法乃古代針灸取穴法之一種。謂“流者行也,注者住也”。人體氣血流行於經脉,“各至本時,皆有虚實邪正之氣注於所括之穴也。夫得時謂之開,失時謂之闔”。即氣血循行隨時間變化而有虚實開闔之不同。因而主張以十二經之五腧穴(井滎輸經合)爲基礎,配合日、時之干支,决定治療所取穴位。古之論子午流注針法者,以此書爲最系統。卷中提及賈氏六十首(井滎之法),賴該書流傳後世。(王雪苔等主編:《針灸古典聚珍》第1册,北京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7年,第105頁)

       該書見於明晁瑮《寶文堂書目》、趙琦美《脉望館書目》等著録。今底本宫内廳書陵部藏書目定爲“元刊”。閻明廣序後有“廣勤活濟堂鼎新刊”木記,考《中國古籍版刻辭典》“廣勤書堂”條云:“元福建建陽人葉日增的書坊名。明初其子景逵等繼其業,至嘉靖間猶存。所刻書籍見於記載的有……宣德七年刻印過南唐何若愚《子午流注針經》二卷。”(瞿冕良編著:《中國古籍版刻辭典》,濟南:齊魯書社,1999年,第19頁)因此,署有“廣勤”二字之刊本當非元刊,雖未見“宣德”字樣,卷次亦有差異,但仍疑爲宣德本。該書目録署有“建安竇桂芳校正”,然正文各卷均未提及竇氏之名。可見該書底本乃取自元竇桂芳《針灸四書》皇慶壬子(1312)燕山活濟堂刊之《子午流注針經》,故此本遺留“竇桂芳校正”、“活濟堂”等痕迹。《針灸四書》另有金竇杰之《針經指南》。今本《子午流注針經》前之牛良祐(牛良祐或著録爲“朱良能”。《針灸古典聚珍》考其姓當以“牛”爲正,“祐”則當爲“能”,以與牛氏之字“致之”相從。見王雪苔等主編:《針灸古典聚珍》第1册,北京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7年,第121頁)序實即《針經指南·序》,誤置於此書。該本無任何印記,流傳過程不明。

展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