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傷寒總病論六卷

傷寒總病論六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傷寒總病論六卷
版本:日本江户時期多紀氏校勘抄本
主要责任者:[宋]龐安時 撰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(日)江户時期 出版者:暂无
版本类别:抄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六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 書號:303-14
行款: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一字 尺寸:高26.3釐米,寬17釐米
版式描述:無邊框行格
印记:多紀氏藏書印 躋壽殿書籍記 醫學圖書 大學東校典藉局之印 日本政府圖書 丹波元胤讀書記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傷寒温病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方論之屬/傷寒金匱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宋龐安時撰。日本江户時期多紀氏校勘抄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六册。書號:303-14。抄本高26.3釐米,寬17釐米。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一字。無邊框行格。有校勘、改誤等眉批及旁注。首爲元符三年(1100)黄庭堅“傷寒總病論序”,序中、序後有多紀元簡手校批注。次爲目録。次爲正文,卷一之首題署爲“傷寒總病論卷一/蘄水龐安時撰”。《傷寒總病論》正文之後有蘇軾帖三首。此後附“傷寒總病論音訓”、“修治藥法”(末有“政和歲次癸巳門人布衣魏炳編”)。此後次第有辛亥(1791)多紀元簡校後手跋及元簡抄録宛丘張文潜跋、多紀元昕癸卯(1843)孟春據西京高科氏所藏清人抄本墨書校後手跋、寬延辛未(1751)人見秀龍題跋。

       龐安時(1042—1099)(方春陽編著:《中國歷代名醫碑傳集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9年,第134頁。此書考龐氏卒於元符二年<1099>己卯,然元符三年<1100>黄庭堅後序未言其亡故之事,存疑),字安常,蘄州蘄水(今湖北浠水)人。世醫。深研醫學經典,通貫百家之説,尤重《難經》。《宋史》有傳。擅治傷寒,費時三十餘年,編成《傷寒總病論》六卷。龐氏樂與蘇軾、黄庭堅諸君子游,故黄庭堅爲此書作序。龐氏有醫著多種,今存世者惟《傷寒總病論》一書。

       宋代校正醫書局刊行《傷寒論》,時在治平二年(1065),自此《傷寒論》始得廣泛流傳。龐氏之作,係醫家研讀《傷寒論》早期專著,惟重傷寒及相關病證之診察與治法,尚未關注《傷寒論》條文之系統詮解。故該書首卷之叙論,以龐氏議論爲先、爲多,並不引仲景原文。龐氏謂傷寒本因冬時中寒,隨時有變病之形態。雖醫家通謂之傷寒,然與暑病、濕温、風温死生不同,形狀各異,治别有法。此其全書之大旨也。嗣後論六經諸證,亦各提其辨證用方之要。卷末論兩感證、三陰三陽傳病證,多本《素問》立論,辨其脉證。卷二以治法爲綱,次第論汗、和、下、水(飲水)、吐、灸、火(温熨)、温等法。卷三以傷寒常見之證爲綱,列結胸、痞證、陽毒、陰毒、狐惑、百合、痞濕暍、陰陽易等證之見證處方。卷四所論皆屬非傷寒之暑病、時行寒疫、斑痘瘡、温病發斑等證之診治。後世天花、温熱病診治多參其説。卷五之病證亦屬《傷寒論》所未載,涉及天行温病、温疫、青筋、赤脉、黄肉、白氣狸、黑骨温、黄病、小兒傷寒等證,其中多有宋時民間流行之病名與辨病法。卷六内容較散,列傷寒、妊娠雜方,亦出針刺之法。又傷寒、熱病、温病之死生候,解仲景脉説等。最末爲“上蘇子瞻端明辨傷寒論書”一篇,集中闡述其研究傷寒及臨證之心得,指出不可以傷寒汗下治温病,且講述北宋藥材流通諸多社會現象,考定用藥劑量,反對濫用煮散等,頗能切中時弊。書末所附《音訓》及其弟子所摘録之《修治藥法》,乃宋代醫書爲便讀、便用而采用之常見著書形式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首見宋鄭樵《通志·藝文略》著録。宋代刊本今已無存。國内多見者乃《四庫全書》本、道光三年(1823)黄氏士禮居覆宋刻本及其多種翻刻本。日本所藏抄本甚多(〔日〕岡西爲人著,郭秀梅整理:《宋以前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10年,第359—361頁),其中江户時期多紀元簡、多紀元昕之抄校本内容甚爲豐富,此即今影印底本。該本眉批、旁注參用多種書籍,足資參考。該本卷首有印五枚: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、“醫學圖書”、“大學東校典藉局之印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。前三印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後二印乃該書明治二年(1869)轉藏大學東校、明治十七年(1884)後轉藏内閣文庫時所鈐。書末有“丹波元胤讀書記”之印。

展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