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顧滄籌編校。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吴門樂真堂刻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六册。書號:303-207。版框約高18釐米,寬12釐米。每半葉九行,行二十字。白口,上黑魚尾,左右雙邊。首爲扉頁,題“乾隆五十二年刊/傷寒三書合璧/傷寒舌辨,申斗垣先生著/傷寒瑣言,陶節菴先生著/傷寒方法,王晉三先生注/吴門樂真堂梓”。次爲全書之總序,序末疑脱,不知撰人。序後分别列述《傷寒舌辨》《傷寒瑣言》《傷寒方法》。
《傷寒舌辨》兩卷,内含子書二種。卷上首爲杜清碧“傷寒舌辨序”,未署年號。序後爲三十六舌圖、舌像及用方。此即元敖氏原撰、杜本(清碧先生)增訂之《敖氏傷寒金鏡録》,乃中國首部舌診專著。其後再接《傷寒舌辨》,署爲“申斗垣先生著/平江醫學顧滄籌吾廬較正/古吴金丹成、鄭鼎和、俞大堃、俞大堡刊刷”。此書跨兩卷,卷下之末有“後序”,不著撰序人。另載“譚雲龍刻”四字。該書作者申斗垣,即申拱辰,字子極,斗垣其號,明萬曆間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所著《傷寒舌辨》一名《傷寒觀舌心法》,將《傷寒金鏡録》三十六舌演繹爲一百三十七舌。
《傷寒瑣言》兩卷。卷上責任人署名爲“嘉禾陶華節菴先生編集”,卷下署爲“南海鄭淮宗漢先生纂集”,校梓人署名均爲“平江醫學顧滄籌吾廬校/古吴金丹成、鄭鼎和、俞大堃、俞大堡梓訂”。其卷上内容大體取自明陶華(陶氏生平參前《傷寒六書》提要)《傷寒瑣言》,略有增删。卷下則在《傷寒瑣言》卷末“諸方”基礎上,再增補若干方劑,且附“六經脉證”、“司天在泉歌訣”、“十二經所屬歌”、“十二經絡氣血按時流注歌”、“十二經納甲歌”、“十二經氣血多少歌”、“十二經注釋”諸篇,已非《傷寒瑣言》原貌,當視爲另一書。該卷署爲鄭淮(宗漢)纂集。鄭氏生平不詳。
《傷寒方法》兩卷。上卷首爲“傷寒一百十三方條目”(即方名及用法),次爲“傷寒方法目録”。卷上之首題爲“傷寒方法卷上/古吴王子接先生注”,校梓人署爲“平江醫學顧滄籌校/古吴金丹成、鄭鼎和、俞大堃、俞大堡梓”。王子接,字晉三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撰《絳雪園古方選注》(1731)。原書三卷,上卷發明張仲景一百一十三方、三百九十七法,中下二卷發明内科、女科諸方。然此《傷寒方法》乃截取《絳雪園古方選注》上卷,更换書名,釐爲兩卷,别無增益。以上諸書雖總名爲《傷寒三書合璧》,然非如扉頁所稱僅三書合刊,其中實含書五種。該書總序稱“至陶節菴、鄭宗漢《傷寒瑣言》,杜清碧、申斗垣《傷寒舌辨》,王子接《傷寒方法》,此五家吐辭立説皆仲景之功臣,可爲後學津梁”,此説最接近該書組成。然此五書亦或有改編或節略,並非全録。編校者顧滄籌,字吾廬。主管平江(治所在今江蘇蘇州)醫學。總序稱其“學識超群,能述大道”。今存其《剋擇璇璣經集注》一卷,清康熙間歙縣吴氏尚白齋刻本。(http://pmgs.kongfz.com/detail/85_170150/<北京雍和嘉誠拍賣有限公司>)《傷寒三書合璧》編成年代不明。據其中最晚之書爲王子接所著,又該書刊於乾隆五十二年,(薛清録主編: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7年,第92頁<誤注爲乾隆二十五年>)斷其編成當在1731至1787年之間。據此,顧滄籌是否爲編者尚不無疑問。
該書不見於中國古代書目著録。日人多紀元胤提及此書名,云是“檇李田枌”所編。(〔日〕丹波元胤著,郭秀梅、〔日〕岡田研吉整理:《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,第244頁)檇李即今浙江嘉興。《嘉興縣志》載田氏字頡雲,精岐黄術,著《醫門八法》六十四卷。(何時希:《中國歷代醫家傳録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1991年,第183頁)今有田枌《忍冬書屋初稿》,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樹荆堂版。(http://www.gujibook.com/gujide_43832/<古籍圖書網>)若日人多紀元胤所見田枌編《傷寒三書合璧》屬實,則此書當屬田枌所著。此書今國内及日本各存一部。日本複製本總序首頁有印六方: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(倒置)、“醫學圖書”、“醫學校典藉方”、“圖書局文庫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。前三印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後三印乃明治間該書先後轉藏大學東校、圖書局文庫、内閣文庫時所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