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五代杜光庭撰,宋黎民壽注。日本寬政六年(1794)抄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一册。書號:303-121。抄本高21.2釐米,寬14.2釐米。每半葉十二行,行二十三字。無邊框行格。無序跋、目録。卷首題署爲“新刊廣成先生玉函經解/傳真大師(《宋以前醫籍考》所載諸書志均作“天師”)□□□□廣成先生杜光庭撰/旴江水月黎民壽注”。正文之前有小引一段。書末有朱筆手跋:“此書與程雲來所校刻崔紫虚注大同小異。甲寅仲夏從同僚橘氏所藏明初鏤本而抄之,校字一過,記卷後爾。廉夫識。”
杜光庭(850—933),字聖賓。著名道家人物。唐末避亂入蜀,事王建父子,官諫議大夫,賜號廣成先生。晚年隱居青城山,有多種道家著作。《玉函經》題爲杜氏撰,另杜氏有《了證歌》一書,黄丕烈謂其與《玉函經》同是一書,然亦有反對此説者。(〔日〕岡西爲人著,郭秀梅整理:《宋以前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10年,第157—158頁)其書今不存,無可考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辨曰:“考光庭所著多神怪之談,不聞以醫顯,此書殆出僞託。其詞亦不類唐末五代人。”四庫館臣云該書“多引《王叔和脉訣》,而不知叔和有《脉經》,則北宋以後人矣”(〔清〕紀昀: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卷一百五,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本)。《玉函經》亦多引《王叔和脉訣》,故杜光庭或爲託名。該書真實作者至今不明。注者黎民壽(參本書《黎居士簡易方論》提要),撰書四種,内脉書兩種,《玉函經解》(即注《玉函經》)爲其中之一)。
《玉函經解》本文主體爲“生死歌决”上中下三篇,有七言歌訣二百句。議及生死脉、鬼賊脉、四時脉、真臟脉、九怪脉、諸脉主病,以及傷寒中風、婦人、小兒諸脉。歌中提到“大抵七表八裏脉,相連九道作程途”,可知此書亦采《王叔和脉訣》之脉象分類法。其書多采前人脉論,少有新見。
該書今存兩種注本,一題宋崔嘉彦注,一題宋黎民壽注。崔注本晚至清初始由程林(雲來)校刻。黎注本後有多紀元簡(廉夫)跋,云“此書與程雲來所校刻崔紫虚注大同小異”。其異者可見於“生死歌决中”九怪脉注。崔注云:“十種怪脉,異於常也。予於《四言舉要歌》中綴輯成章,以補學者。”黎注作“予於《决脉精要歌》中綴輯成章,以備學者”。考世傳題爲崔嘉彦之《崔真人脉訣》乃明初書商取元張道中《西原脉訣》易名者。明李言聞删補《崔真人脉訣》,始更名《四言舉要》。(張同君:《〈崔真人脉訣〉辨僞》,《中醫雜志》,1990年第10期)黎民壽則確有《决脉精要》一書(本叢刊已收載)。故崔注本乃係取黎民壽注本改託崔嘉彦者。黎注《玉函經》將原書分六十四節段,又另增四句歌訣。每節段後各加注解。注中引《素問》《難經》《中藏經》等書,以解疑難。黎注雖有隨文衍義之處,然所云“死脉不分三部,隨應皆是”,又用洗舌以定傷寒吉凶等診斷法,皆屬新見。
黎注《玉函經》最早見於南宋《原醫圖》。鑒於清初始有僞託崔嘉彦注之《玉函經》問世,故明代及其以前書志(如明《文淵閣書目》《菉竹堂書目》《醫藏書目》等)所載杜光庭《玉函經》均當爲黎民壽注。該書版本甚多,有宋、元刻本及影宋、元抄本等。(〔日〕岡西爲人著,郭秀梅整理:《宋以前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10年,第160頁)今中國大陸存元刻本、日本影元抄本、日本抄本各一種,均爲黎注本。(薛清録主編: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7年,第136頁)今臺灣“故宫博物院”存黎注《玉函經》刻本,原館藏著録爲元刻本。真柳誠考其字體、版式均爲明嘉靖以前之明版特徵,故從《經籍訪古志》等定爲明前中期刊本。今影印之底本每半葉行數、字數及缺字均同臺灣藏刻本,當係轉抄此本而來。書後多紀元簡跋載其抄年(1794),云“從同僚橘氏所藏明初鏤本而抄之”,其底本即臺灣藏本,多紀氏稱之爲明初鏤本。該本首頁鈐有藏書印五枚: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、“廣壽院架藏記”、“醫學圖書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。前四印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後一印乃明治間該書轉藏内閣文庫時所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