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孫光裕集著。明崇禎九年(1636)序,醉古居藏板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二册。書號:303-67。版框約高22釐米,寬14.4釐米。每半葉十一行,行二十四字。白口,無魚尾,四周單邊。首爲扉頁,載“禹航孫太初集著/醉古居藏板/脉辯/一引據素問,一先賢成説,一考證諸脉,一辯明積訛,一臟腑經絡,一氣運司天,一論脉臆見,一圖説便覽”。次爲沈應辰“太初脉辯原起”。次爲明崇禎乙亥(1635)孫光裕“自叙”、崇禎丙子(1636)孫士俊“脉辯小引”。另有孫太初後識文一篇。次爲目録、卷首諸論及圖、正文。卷首摘取《内經》諸篇脉論,又繪五臟六腑氣口成寸圖、内經三部診候圖、手足六經圖。卷上之首題署爲“太初脉辯/禹航孫光裕太初甫集著/吴興謝師省道賓甫參訂/苕溪俞一囤棲雲甫較正/郎慧學鏡如甫詳閲/仝郡社友吴文緯在中甫、趙杰木生甫、沈應辰期生甫、沈祥桂丹元甫仝閲”。
孫光裕,字太初,號浮碧山人,又號浮碧主人,生卒年不詳。明末禹航(今浙江餘杭)人。幼年失怙,倚母爲養,受遺訓,曾究心儒學。然遭事變,憂危百出,孫氏及家人屢被病魔纏身,倉促求醫,半爲藥誤。遂於攻讀之餘,兼習醫書,漸知醫藥。於脉學、病機及本草之學頗有心得。著《太初脉辯》(1635)、《血症全集》。
孫氏謂世傳託名之《王叔和脉訣》之論與《素問》相左,故本諸王叔和《脉經》原本,兼參元戴同甫《脉訣刊誤》、明李時珍《瀕湖脉學》等書,附以己見,撰成《脉辯》。是以其書卷首摘引《内經》之論十條,以爲脉之本原。卷上列“診脉式”九條,又辨脉貴有神、常脉平脉、五邪脉、寸關尺部位等診脉基本方法。又出“診法臆見”,表述作者診脉獨特程序(先觀人迎、氣口、神門,再看寸、關、尺)。此後再論脉學所涉之三焦、命門、相乘相伏、脱陰脱陽等問題。至“諸脉形狀主病兼見主病六部主病”之下,始詳論諸脉之體狀,述比類,明對舉,辯兼至等,共有議論三十項,内容頗豐。卷下辨婦人脉法、奇經八脉、怪脉、六淫外傷、不内外因、五臟配五行、脉忌、兼見、方脉舉要、臟腑圖説、十二經圖説、十五絡,以及五官、臟腑形體、色、形、聲、問等各種診法,附列臟腑圖、儒家格言、用藥式等。孫氏脉論,崇四脉爲綱説,擯棄《王叔和脉訣》七表八裏舊論。然其書偏於説理,不便誦讀,故流傳不廣。
該書不見於中國古代書目著録,惟日本《醫籍考》著録之。今國内無存,僅日本存明刻本。該本卷首有藏書印五枚: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、“廣壽院架藏記”、“醫學圖書”、“日本政府圖書”。前四印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後一印乃明治間該書轉藏内閣文庫時所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