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郭坦集編。日本江户初期影宋抄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十三册。書號:子40-5。版框約高19.7釐米,寬15.9釐米。每半葉十二行,行二十二字。白口,上下同向雙黑魚尾,左右雙邊。版心載“十便良方”及篇目。首爲慶元二年(1196)宋德之“十便方序”,序後牌記“武夷□氏鋟木於安樂堂”。次爲“十便良方總類”(即總目)、“備全古今十便良方目録”。目録後附“今具六十四藥總目”、“十便良方須知”(即凡例)。次爲正文,卷首僅題書名“備全古今十便良方”及卷次,無責任人署名。
據該本宋德之序及中國藏宋刊殘本郭坦自序,此書作者當爲郭坦。郭氏字履道,堂號“博濟”,汾陽(今屬山西)人。郭氏不幸以疾廢,初頗自卑自棄,後思有所作爲,於病廢二十年間,以身試藥,以證考方。紹熙辛亥(1191),東南漕史孫稽仲編《大衍方》,郭坦深受啓發,然惜孫氏之書過簡,遂仿其編書法,遍搜簡要至切藥方,於慶元乙卯(1195)編爲《十便良方》四十卷。
考《大衍方》乃將常用藥四十九種(象大衍變通無窮之數)治效之要集中冠於卷首。“凡同類之藥,各附於本條之後。外有薑、棗、蜜、蠟所至皆有之物,又不在肆拾玖之數”(鄭金生整理:《南宋珍稀本草三種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7年,第634頁)。郭氏書則將書前藥物擴至六十四種,象“易爻流轉,運用不窮”。書名“十便”,指該書方藥簡要之十種便利。作者以折肱體驗編纂此書,乃汲汲於便民。
該書四十卷,前六卷爲“六十四藥本草節要”,介紹常用藥物及食物之功效主治。卷七爲“辨驗藥材美惡之訣”,即藥材優劣真僞鑒别。卷八至三十三則爲全書主體,以病爲綱,統領諸方。其病有一切風疾、傷寒等疾、一切氣疾、脾胃等疾、補虚損等疾、痰飲等疾、積熱等疾、眼目等疾、大小腸等疾、婦人等疾、小兒等疾、瘡腫折傷等疾。各病或述病原於前,其下類聚治方。郭氏將藥方分三類:“自一件至兩件謂之單方,居前;自三件至五件謂之簡要方,居中;自六件至十件或十一二件謂之群方,居後。”卷三十四至四十均爲“雜方”,然非雜病之方,而是醫方之外各種相關知識,如脉訣、養生、丹藥、神仙服食、酒治、食治、美容、潤膚、解毒、急救方法,以及“諸品有益湯方”(即宋代流行之保健飲料)。該書取材較廣。卷前“新編古今方論總目”列舉所引六十六種書名,内多今已佚散之書。
該書最早見於南宋陳衍《寶慶本草折衷·群賢著述年辰》(1248)著録。明代《文淵閣書目》《菉竹堂書目》《本草綱目》等書亦有記載。據日本學者岡西爲人研究,該書傳於後世者有兩種,一爲中國所存宋刊殘本《新編近時十便良方》,一爲傳於日本之影宋殘抄本《備全古今十便良方》。(〔日〕岡西爲人著,郭秀梅整理:《宋以前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10年,第776頁)宋刊殘本見於中國明清多種書志著録,今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,乃宋代萬卷樓刻本,有汾陽博濟堂序。日本影宋抄本之底本爲宋武夷安樂堂刊本,有宋德之序。比較此二本,卷帙及正文内容均同。所異者除書名、作序人外,宋刊殘本今存十卷,有“新編古今方論總目”;影宋殘抄本今存三十一卷,有“十便良方須知”。二本若除去重複卷帙,則實有三十七卷。今影印底本複製自日本内閣文庫,館藏書目著録爲楓山文庫(即紅葉山文庫)舊藏。該文庫由德川幕府始建於慶長七年(1602),明治十七年(1884)歸入太政官文庫(即後之内閣文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