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孫天仁集。日本江户時期抄本。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。四册。書號:漢籍230(052-4-101)。框廓高19釐米,寬16.4釐米。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字。白口,無魚尾,四周單邊。原書封二有日文手書:“第三卷末ニ,孫氏集效方トアリ。孫氏集效ハ本綱附方ニ在ト覺ニ可考。”首頁即爲正文,卷首題署爲“新刊三丰張真人神速萬應方卷之一/容山探玄子孫天仁集/書林作德堂葉静齋刊”。書末有多紀元簡手跋。
孫天仁,號探玄子,故或稱“孫探玄”。容山或爲地名。古容山一在今廣西容縣,一在今四川合江縣,此究屬孫氏故里或修煉之地,尚待考證。孫氏爲道家人士,集《三丰張真人神速萬應方》(簡稱《萬應方》)。該書無序跋。書名所載張三丰,名全一,一名君寶,三丰乃其號,遼東懿州人。明初曾創草廬於五龍南岳紫霄,後行游四方。洪武十四年(1381),明太祖曾遣使遍覓其踪未果。見《明史·方伎傳》。《萬應方》載永樂二十年(1422)明大臣胡濙遇張三丰於武當山,又引明邵以正《青囊雜纂》(1459)等書,故此書當成於明天順之後。孫氏之書最早被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(1578)引用,又著録於《萬卷堂書目》(1570),故其成書當在15、16世紀之間。孫氏亦當爲此時之人。
《萬應方》雖僅四卷,然集録宋、明間七種罕見醫書。卷一爲《張三丰真人秘傳仙方》。其中有永樂間文皇帝尋找張三丰敕令,奉敕者爲大臣胡濙。據傳胡氏於永樂二十年行至武當山,遇三丰真人,得其秘奥二十四方。此後有“續附補養延壽諸方”二十六首。李時珍稱此卷爲《張三丰仙傳方》。卷二收元、明之書五種。《醫科世系節要》爲明天順間道家所言醫學歷史與醫學分科。《傷寒十勸》爲南宋李子建所撰簡易傷寒書。《傷寒雜抄》乃集取元危亦林《世醫得效方》卷一“傷寒撮要”及明李恒《袖珍方》等書之傷寒方論。《傷寒冰鑒殺車槌法》即明陶華《傷寒六書》之一《殺車槌法》,然内容似更豐富。元杜本《傷寒冰鑒辯舌論》書前有至正辛卯(1351)杜本序,僅録二十四舌法(杜本所撰),未收敖氏《金鏡録》十二舌。杜氏之書爲舌診早期著作,此爲明代罕見之早期傳本。卷三、四全爲藥方,卷三末載“孫氏集效方”,可知此爲卷三、四之書名。此二卷按内科、外科、中風門、大麻風、瘡科、婦人科、小兒科、眼科、咽喉口齒科、祝由科、收禁科分類。每類之前或有論説,共出藥方(除外符咒方)三百二十六首。明李時珍對此書藥方頗爲關注,引入《本草綱目》之方多達六十餘首。
該書最早著録於明朱睦大《萬卷堂書目》,云“《萬應方》四卷,孫天仁”。(李茂如等編著:《歷代史志書目著録醫籍匯考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1994年,第71頁)嗣後明焦竑《國史經籍志》、清黄虞稷《千頃堂書目》等書目均予著録。日本《醫籍考》著録爲“孫氏天仁集《三丰張真人神速萬應方》,《國史經籍志》四卷,存”,且轉録《明史·方伎傳》之張三丰事迹。(〔日〕丹波元胤著,郭秀梅、〔日〕岡田研吉整理:《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,第422頁)此書國内亦存一部,乃近代日本抄本。(薛清録主編: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7年,第79頁)今影印底本承日本真柳誠教授代爲複製。該日本江户抄本之底本乃明葉氏作德堂刊本。該堂是明嘉靖間福建建陽的一家書坊,所刻醫書有《新刊經驗治痘活法》《活幼口議》等。(瞿冕良編著:《中國古籍版刻辭典》,濟南:齊魯書社,1999年,第257頁),可見《萬應方》原刻之時亦在嘉靖間。據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網站公布,該書抄成於元禄三年(1690)該本卷前鈐有藏書章六枚。其中“吉氏家藏”印表明該抄本先藏於吉田意庵稱意館。“多紀氏藏書印”、“躋壽殿書籍記”、“醫學圖書”三印,表明該書原藏明和二年(1765)多紀氏所創躋壽館。該館於寬政三年(1791)轉爲江户幕府官辦醫學館。“大學東校典藉局之印”、“帝國博物館圖書”乃該書於明治二年(1869)轉藏大學東校、明治二十二年(1889)歸藏帝國博物館時所鈐。此外底本中鈐有私章“廉夫氏”,乃多紀元簡之章。書前封背所注之日文疑即多紀氏所題。另書末有多紀元簡朱筆手跋“庚午夏五月十一日讀於掖宫東省。元簡記”。庚午(1810)即多紀元簡卒年。是知其臨終之年仍讀書不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