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傷寒意珠篇二卷

傷寒意珠篇二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傷寒意珠篇二卷
版本: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序,晝錦堂本
主要责任者:[明末清初]韓藉琬 論著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序刊 出版者:晝錦堂
版本类别:刻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二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 書號:子46-12
行款:每半葉九行,行十九字 尺寸:版框高21.9釐米,寬15釐米
版式描述:白口,上黑魚尾,四周雙邊
印记:暂无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傷寒温病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方論之屬/傷寒金匱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明末清初韓藉琬論著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序,晝錦堂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二册。書號:子46-12。版框高21.9釐米,寬15釐米。每半葉九行,行十九字。白口,上黑魚尾,四周雙邊。書口上書“傷寒意珠篇”,魚尾下爲卷次,書口下載“晝錦堂”。首爲康熙二十二年徐乾學序。次爲上卷目録及正文。卷首題署爲“傷寒意珠篇卷上/吴郡韓藉琬來鶴甫論著/玉峰徐樹聲實均甫同參”。

       韓藉琬,字來鶴,吴郡(今江蘇蘇州)人。醫學世家。少習儒,以其餘閑,通其家學,精於傷寒,著《傷寒意珠篇》。該書清徐乾學序謂明永樂間太醫院使公茂傳醫術於其大父。據此推算,韓氏當爲明中期人。然《傷寒意珠篇》中亦提到“先院使公茂”,並未言傳醫術於其大父事,恐徐序有誤。《傷寒意珠篇》提及最晚之醫家爲繆仲淳(約1546—1627)、王宇泰(1539—1623),則韓氏當爲明末或清初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二卷,有論二十五篇。卷上有“傷寒傳足不傳手”等論,冗長而不得要領。然其論傷寒“七法”則頗爲明晰。此七法爲汗、吐、和解、下、温、凉、補。且謂七法可統領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。例如:汗方十七首,吐方六首,和解方二十三首,下方二十四首,温方二十二首,凉方十首,補方十一首。每法之後出諸藥方,且附論以明各法用藥之妙,多有創見。卷下重在論病,多采前人之説。首評傷寒病證分類,次論三陽、三陰經諸症,是爲全卷之重點。末論“合病併病”及“察色鼻口唇耳舌”,補診察諸疾之法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不見於中國近代及其以前書志記載。日本《醫籍考》首次著録該書,然注云“未見”。所録徐乾學序乃取自《憺園集》,(〔日〕丹波元胤著,郭秀梅、〔日〕岡田研吉整理:《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,第204頁)故無作序之年。今國内存該書明畫(當爲“晝”之誤)錦堂刻本一部,清康熙刻本一部,抄本一部,且謂其作者爲明人。(薛清録主編:《中國中醫古籍總目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7年,第85頁)日本存清康熙二十二年序刊晝錦堂本,載其作者爲清人。(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:《(改訂)内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録》,東京: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,1956年,第206頁)該書不避“玄”字諱,然不能作爲明刻之依據,緣清代避諱實從康熙後半期開始。故此書刊刻之年,當在作序之年或稍後數年。今底本爲日本藏本,無印記。内閣文庫館藏書目著録爲楓山文庫(即紅葉山文庫)舊藏。該文庫由德川幕府始建於慶長七年(1602),明治十七年(1884)歸入太政官文庫(即後之内閣文庫)。

展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