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丹溪朱氏脉因證治二卷

丹溪朱氏脉因證治二卷

全书阅读 加入收藏
题名:丹溪朱氏脉因證治二卷
版本:明刊本
主要责任者:[元]朱震亨 著 其他责任者:暂无
出版日期: 出版者:暂无
版本类别:刻本 装订形式:線裝
册数:三册 馆藏及书号:〔日〕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 書號:子22-17
行款: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一字 尺寸:版框高17.6釐米,寬13.2釐米
版式描述:白口,上白魚尾,四周單邊
印记:暂无
丛编: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 医籍分类:臨證綜合類 四部分类:子部/醫家類/診法之屬/脈診/脈經脈訣

摘 要

 

       題元朱震亨著。明刊本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。三册。書號:子22-17。版框高17.6釐米,寬13.2釐米。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一字。白口,上白魚尾,四周單邊。首爲至正十五年(1355)金華宋濂“丹溪朱氏脉因證治序”。次爲目録。次爲正文,卷首題書名爲“丹溪朱氏脉證”,無責任人署名。卷一之首有四言贊語,亦不提作者姓氏。書末有“脉因證治後序”,殘其尾,不知撰者與撰年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有序言,稱此書爲元朱丹溪所撰。然日本多紀元胤考該書宋濂序乃“改潜溪宋氏《格致餘論》題辭以附之”(見日本内閣文庫藏《丹溪朱氏脉因證治》抄本,書號301-4,多紀元胤手跋)。現代校點本《格致餘論》雖未見有宋濂題辭,但《醫籍考》有存,可見多紀氏曾親見此序。(〔日〕丹波元胤著,郭秀梅、〔日〕岡田研吉整理:《醫籍考》,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,第407頁)宋濂(1310—1381)撰《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》,洋洋四千餘言,詳載朱氏生卒之年(1281—1358)及所撰諸書,却無隻字言及此書。(方春陽編著:《中國歷代名醫碑傳集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9年,第274—277頁)故此書宋濂序乃僞作,自不待言。

       該書無凡例,正文徑列病證治法等七十則,釐爲二卷。每病列“脉、因、證、治”四項,次第辨脉求因,因證列治,井然有序。然多紀元胤謂此書“與黄世仁《本草權度》毫無差異”(見日本内閣文庫藏《丹溪朱氏脉因證治》抄本,書號301-4,多紀元胤手跋)。將黄濟之(字世仁)《本草權度》(1535年刊)與《脉因證治》比勘,可知《脉因證治》乃節取《本草權度》而成。明何柬《醫學統宗》(1569年刊)首次評述《本草權度》,譏其命名之謬,斥爲假書,謂是黄氏竊取醫方書以冒名,(〔明〕何柬:《醫學統宗》附《醫書大略統體》,見馬繼興等選輯:《日本現存中國稀覯古醫籍叢書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1999年,第581頁)然却絲毫不言有託名朱丹溪撰之同類書。《脉因證治》後序謂朱丹溪身後“二百年來,他書既盛傳而此書乃獨無聞者”。結合何柬所述,則託名丹溪所撰之明刻本《脉因證治》(或作《脉因症治》),約出現於明隆慶三年(1569)之後。

       明末秦昌遇撰《症因脉治》,調整《脉因證治》之次序,可知已受《脉因證治》之影響。名醫喻嘉言《寓意草》(1643)謂醫家多有“議藥不議病”之弊,如朱丹溪“《脉因症治》一書,先論脉,次因,次症,後乃論治,其書即不行。而《(丹溪)心法》一書,群方錯雜,則共宗之”(〔明〕喻昌:《寓意草》卷一“先議病後用藥”,明崇禎十六年(1643)序刻本)。是知《脉因證治》至明末雖已引起醫家注意,但仍少流傳。清乾隆四十年(1775)湯望久刊行此書,繆遵義爲之序,謂“丹溪著作,類出門人記載。惟聞《脉因證治》一書簡而賅,約而盡”。此後該書大行於世,至今猶有以《脉因證治》“爲震亨最經意之作,且未經後人孱亂”者。(轉引自劉時覺:《浙江醫籍考》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8年,第402—403頁)

       該書國内惟存清乾隆四十年以後諸本,未見有明刊本存世。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則存該書二部,一爲明刊本,即今影印底本;一爲日本文化十三年(1816)多紀氏仿明刻之抄本。抄本有多紀元胤手跋,考證該書來源。明刻本無任何印記,内閣文庫館藏書目著録爲楓山文庫(即紅葉山文庫)舊藏。該文庫由德川幕府始建於慶長七年(1602),明治十七年(1884)歸入太政官文庫(即後之内閣文庫)。

展开全部